王鵬說,家長對國際教育、國際高中定位的錯覺,有意無意逼得國際高中把洋課程拿來變成洋高考。
  王鵬
  北京昌平新東方外國語學校校長、資深英語教學專家。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獲經濟學博士學位。於1999年加盟北京新東方學校,2004年參與新東方出國咨詢服務中心工作並重新組建北京新東方前途出國咨詢有限公司,擔任總經理。2010年9月,參與籌建的北京昌平新東方外國語學校正式開學,王鵬擔任校長。
  家長對國際學校有很多錯覺
  新京報:據媒體報道,在過去的12年間,在中國大陸註冊的國際學校數量從22家猛增至338家,其學生入學人數增加了25倍,達18萬多人。與此同時,對於國際學校的討論與爭議也不曾中斷。有觀點就認為,目前很多的國際學校、國際班只是把洋課程拿來變成洋高考。
  王鵬:出現這種現象,既有家長的問題,也有學校的問題。從某種角度而言,家長對國際教育、國際高中定位的錯覺,有意無意地逼得國際高中把洋課程拿來變成洋高考。
  新京報:家長對國際教育、國際學校定位的錯覺表現在哪些方面?
  王鵬:言必稱名校。很多家長都覺得去名校是很簡單的事,咨詢的時候常能聽見家長說,“我們家孩子保底也得是美國前50名的學校。”而有些學校為了滿足家長的這個需求,就把其他的東西都砍掉,讓學生不斷地做題、刷分,與家長一起“合謀”把學生高分送出國。
  國際教育重在培養軟實力
  新京報:你會如何糾正家長的這種錯覺?
  王鵬:首先,我會勸家長不要把自己當成國際教育專家,如果沒有花很多工夫研究,只有對國際教育的一知半解不但不能幫到孩子,反而可能對孩子的成長造成傷害。
  其次,家長不要把自己的夢想投射在孩子的身上,賦予過高的期望值。
  第三,國際教育不是從國際高中階段開始的,而是從小學最晚從初中開始,多培養孩子的考試軟實力,也就是那些“考試沒有用的東西”,當然,這也考驗家長的視野是否足夠開闊。
  新京報:作為國際高中的校長,你對目前存在的這個問題又有哪些自己的反思?
  王鵬:在我看來,中國學生在國外的真實狀態和家長心中想象的差別巨大。我現在也在淡化所謂的名校概念,以前更多是考慮申請的專業、學校是否適合孩子。現在,我覺得對學生而言,真正有意義的是不管到了哪所大學,在語言、文化、學業上都能夠很好地融入,這是目前國際學校在學生培養中面臨巨大的挑戰,也是衡量一個國際高中存在是否有價值的標準。
  現在的孩子缺乏底線教育和冒險精神
  新京報:難以融入國外生活的確是中國學生的通病,今年還有媒體報道稱,美國名校的中國留學生退學率高達25%,也引起了不小的震動。你怎麼看這個問題?
  王鵬:前幾天,我在微信朋友圈裡特意轉了一篇文章,說的是在美國俄亥俄大學念視覺傳播專業的黛西·霍爾多夫拍了一個美國學生眼裡中國留學生平日生活的樣子——抽中國煙打麻將,生活在中美兩國的夾縫間。
  美國大學正逐步跟蹤所有大陸學生4年的表現,有消息說,上千所大學都建立了該系統,他們會統計學生來自大陸哪個中學,第一個學期退學的占多少、4年畢業的GPA、課程之外的表現,是否能拿到榮譽畢業生等等。據稱,來自美國前100名大學招生處的數據顯示,超過20%的不能在第一所目標學校畢業。
  新京報:你覺得國際高中至少應該給孩子提供哪些方面的教育,而不是淪為留學的跳板?
  王鵬:現在我們的孩子很多都是95後,很快還將迎來00後。對於這一群體的學生,第一重要的是底線教育,這是他們這一代普遍比較匱乏的。第二,冒險精神,適度有計劃地冒險。這代孩子被過度保護,在申請時最欠缺的不是創造力反而是冒險精神。第三,社會化的能力。一個孩子如果一學期要求調兩回以上的宿舍,我們會認為他在基本的交往能力方面有問題。
  新京報:對95後學生的管理也不容易吧?
  王鵬:在高壓管理和學生自治管理之間,我們一直在走鋼絲,說實話一直在不停摔跟頭,管太嚴學生家長覺得一點都不國際化,而發現學生晚上12點鐘還掛在手機QQ上,家長又會馬上打電話問為什麼學生還沒有睡覺,這些都是很現實的問題,到現在還沒有解決好。學生的自治管理也不容易。
  同題問答
  1、這10年來對你個人影響最大的教育事件是什麼?
  2005年底美國簽證放寬,美國留學開始進入全面複蘇階段,這極大改變了行業的生存狀態。
  2、如果回到10年前,你最想做什麼?
  還會選擇教育行業,繼續做國際教育,但會做得更聰明。
  3、請透露你或你的家庭這10年來的教育投資有多少?
  得有幾十萬吧。
  4、請用一句話預測未來10年你所在的教育領域的發展趨勢。
  都不用10年,大概3-5年內,國際高中這一領域就會“塵埃落定”,馬太效應顯現,強者愈強、弱者愈弱。
  我看教育10年
  在2005年前,因為美國簽證政策的原因,已有的國際高中基本都是做英聯邦方向。而2010年後,做美國方向的國際高中就如雨後春筍一樣涌現,公立高中也大量開設國際班。
  本版攝影/新京報記者 王遠征
  本版採寫/新京報記者 繆晨霞  (原標題:王鵬 要多培養“考試沒用的東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xl84xlzup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